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财经 » 正文

江苏省盐城市兑现政策“一诺千金”助力企业走出困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品创格万词霸屏推广公司     发布日期:2020-12-12  来源:光明网  浏览次数:119
核心提示: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缓解疫情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助力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当地税务部门及时推出“上门问需纾困、政策助力解难、精准服务添力”等一系列组合式服务举措,为房地产企业平稳发展注入税务力量。  “多亏税务部门帮忙牵线搭桥,我们天铂华庭城市综合体有了新的合作伙伴。”11月6日,在江苏建湖宝龙广场项目签约仪式现场,江苏登达置业有限公司在与宝龙商业管理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联合推进城市综合体项目。江苏登达置业董事长郭大宇握着税务人员的手,表示真诚的感谢。  “天铂华庭”项目是建湖县

潘鲁生(中)在广西调研乡村特色产业

我是一位文艺工作者,对乡村特色文化十分关注,也开展了很多调研。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宜农则农”的原则,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可以直接推动“家门口”就业创业,从而促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早日实现。

瓶颈在哪里?

历史上,我国乡村具有多样化、差异化的显著特点。当前以文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需依托乡村文化资源和物产资源,立足当地区位和传统优势,保护自然生态特色,尊重历史记忆和风土个性,讲求自主创新,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我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贫困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有着丰富的手工艺文化,但没有得到很好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得好的地区,往往有专业人才引领。发展相对不足的地区,往往不是缺少文化资源,而是缺乏人才。

此外,创意和设计能力不足、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文化产业链不健全等也是制约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如何突破困局?

对于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我有如下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区域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区域性整体规划和文化论证,突出优势,明确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指导原则,明确各地、各村资源禀赋,进一步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特色文化乡村,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县一风光的乡村文化产业格局。避免简单套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同质化景观开发与复制以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乡村文化资源,形成有根基、有特色、有后劲的乡村文化产业格局和机制。

二是实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带头人计划,健全引才用才机制。吸引与乡村文化资源及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带头人,进一步建设有文化、有乡情、懂生产、懂经营的专业人才队伍,使人才成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和动力。从引才用才机制、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创新创业载体、人才生态环境、组织领导等方面着手,吸引人才回流,鼓励人才创业,破除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三是搭载电商平台发展乡村文创产品,拓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空间。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把握后发优势,积极吸收借鉴文创产业发展的新经验、新趋势,包括电商带动的传统产业升级的新趋势。开发文创产品要立足乡村生产和生活,挖掘农耕文化、工艺文化等,建立健全设计合理、品控良好、价格适中、售后完善的发展机制,突出文化价值,全面激发中国乡村文创市场活力。

四是学研合作,在高校、专业机构设立“乡村文化产业对口支援站”,文化赋能,加大创新力度。吸纳更多优秀的设计师、专业师生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开展相关设计服务、设计管理服务,突出专业优势,不断丰富乡村文化产业的产品线、加强产品运营,并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与现代农业、城市工商业等互联互通、跨界融合,实现产业升级。

此外,要全力扶贫减贫,实施“手工艺扶贫计划”,促进区域平衡,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在传统工艺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户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村民从事传统工艺制作,鼓励引导注册手工艺商标,加强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认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等工作,推动贫困地区手工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区域文化品牌转移。

怎样挖掘潜力?

实践证明,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空间广阔,潜力很大。

以乡村手工艺为例,各地都有依托地方物产的手工艺传统,手工艺产品天然环保、没有污染,发展起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手工艺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动就业,增收致富。比如,山东临沂盛产杞柳,当地老百姓一直有打柳编筐的传统,柳编产业是名副其实的区域支柱型产业,带动了数十万农户就业。

如今,5G通讯、网络电商和正在推进的“数字乡村”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插上了翅膀。乡村的农产品、农副产品等可以利用互联网远销世界各地,乡村手工艺等也有望成为一种乡土文化产品的“原创生产中心”。比如,山东省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在网上销售传统草编工艺品。目前,该村草编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数千人,是闻名全国的手工艺“淘宝村”。

同时,通过充分规划,进一步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乡村的特色手工业可以为农副产品的创意包装服务,为观光农业的体验游览服务,带动智慧农业、土特产加工、民俗旅游等发展,发挥产业延伸和拉动效应,加强产业融合,拓宽发展空间。

(潘鲁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采访整理:本报记者郭树合)

 
关键词: 1
 
 

 
按分类浏览
黑龙江 (47) 哈尔滨 (1724) 齐齐哈尔 (1005) 其他市县 (1148)
国内 (10793) 国际 (929) 财经 (349) 房产 (941)
科技 (383) 军事 (114) 娱乐 (543) 体育 (182)
汽车 (360) 生活 (368) 农业 (165) 健康 (237)
时尚 (67) 家居 (59) 旅游 (183) 女人 (59)
美食 (59) 消费 (137) 社会 (60) 文化 (238)
教育 (193) 公益 (100)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